桂花砂,顾名思义,是指砂壶表面点缀凸出的黄色砂粒,观之犹如桂花铺陈,极为夺目。
竹鼓壶、束柴三友壶、荷花壶、风卷葵壶、桑宝壶、柿子壶、提梁……
重的紫砂壶豪迈大气,轻的紫砂壶则秀雅玲珑。极轻的薄胎,要注意使用,小心磕坏。
石瓢,骨肉亭匀,一见倾心,百看不厌,妙不可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筋纹器,源于自然界的瓜棱、菊瓣,与紫砂光器、花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
一把好的紫砂壶,成型工艺很重要,传统手工壶的型、气、神与用流水线所制成的紫砂壶有着明显不同。
有的紫砂壶出水爽利,有的却出水较慢,甚至断断续续,这是为什么?
有人爱柴烧独一无二,可遇不可求;也有人追求完美无瑕、光滑、匀整。
绞泥工艺能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并充分体现出紫砂的古朴典雅和本民族的审美情趣。
什么是“明接”,什么是“暗接”?两者各适用于哪种壶型,有没有好坏之分?
一把紫砂壶的好坏,该看哪几方面?除了外观之外,细节也不可或缺。
假壶、仿老壶的几个重点的款,如时大彬、陈鸣远、孟臣、陈曼生、顾景舟、蒋蓉、周桂珍等等。
紫砂壶作为泡茶利器,出水好不好,也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因素。紫砂壶的出水孔分为独孔、球孔、网孔三类,各有特点。
紫砂壶从明代初创时期,到清代兴盛时期,再到民国、近现代之蓬勃发展时期,不断演变,其泥料、造型、工艺、落款等都有所不同,其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作区分?
一把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需要经过重重工序,且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人为不可控的因素。配置一个紫砂壶壶盖的成本和风险,往往是做一把壶的数倍。
手工陶刻的文人壶,其神韵、赏玩性及收藏价值,是机刻所不能及的。
鉴别全手壶的五大误区,你犯了吗?
紫砂界有句话“一方抵三圆”,求圆容易,求方很难,其造型看似简单,实则制作难度很大,对工艺水平要求很高,成品率低,因此传世较少,经典的名品更少。
一把壶,刚出窑,看着就像包浆了,这是化工泥,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紫砂工艺|焐灰工艺是否会褪色,如何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