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学堂 | 石瓢壶:跌不破的形

  • 日期:2021-09-1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学堂 | 石瓢:跌不破的形!石瓢壶早期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

  石瓢壶的起源  

石瓢壶早期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模仿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铫”煮茶,这“铫”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可谓较早的紫砂“石铫”壶。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

这要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均称石瓢壶。

范泽锋制《子冶石瓢壶(莫言书)》


  石瓢壶的发展  

石瓢壶是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但万海归宗,同出一源,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

曼生石瓢

曼生石瓢的主要特点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等边三角形,线条硬朗,赏之端庄。

张红华制《提梁石瓢壶(冯其庸书画)》

子冶石瓢

为清朝大家瞿子冶所制,子冶石瓢的壶身呈金字塔形,壶身丰润饱满,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面有力,为直筒形,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使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

徐达明全手工《石瓢壶》

景舟石瓢

由顾景舟改良而制成,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给人以轻灵、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亦曲亦直,呈现一种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暗接于壶身整体。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吴群祥制《石瓢壶(吴东元书铭)》

汉棠石瓢

为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所创作,型体老味、飘逸,做工简约,端庄大方。汉棠石瓢继承了景舟石瓢刚劲、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要有力度,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加了几分浑厚,添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可爱。

沈建强制《石瓢之条壶》

  石瓢壶的优点  

宜兴紫砂名家徐汉棠曾在《谈石瓢》一文中说:“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跌不破的形,很受行家欢迎,历经百年仍能一直延续下去。”

“石瓢壶”在几何形壶中很是突出,俗称“跌不破的石瓢”,以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历来被视为壶之智者。

高湘君制《星带石瓢壶》

石瓢壶刚柔并济的特色,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相符合:儒家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刚柔互补的哲学思想。而从紫砂壶的结构特点上,也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因此紫砂壶也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

凌锡苟制《石瓢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