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只有一件”--陆一飞紫砂大写意创作手记 - 今日爆点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8-01-0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陆一飞紫砂器大写意大潮起宁波2017年11月17-20日,宁波茶博会上,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陆一飞先生创作的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由云南老字号可以兴、励兴茶博、酱爆等团队共同策展的《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将古老的文化元素以现代呈现的方式来传播,传统元素洋溢着时代风尚。浙江新闻、浙江在线、杭州日报、每日商报、都市快报、杭州网、钱报网、搜狐、新浪、腾讯、网易、雅昌艺术网、中国收藏网、菩萨在线等几十家媒体给予报道,新华社以《喝文化茶、让传统艺术与当代生

陆一飞紫砂器大写意大潮起宁波

2017年11月17-20日,宁波茶博会上,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陆一飞先生创作的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由云南老字号可以兴、励兴茶博、酱爆等团队共同策展的《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将古老的文化元素以现代呈现的方式来传播,传统元素洋溢着时代风尚。

浙江新闻、浙江在线、杭州日报、每日商报、都市快报、杭州网、钱报网、搜狐、新浪、腾讯、网易、雅昌艺术网、中国收藏网、菩萨在线等几十家媒体给予报道,新华社以《喝文化茶、让传统艺术与当代生活“无缝接轨”》为题进行了展览报道,至展览结束,已有高达55万的阅读浏览量。

陆一飞先生倡导的紫砂大写意,“以朴为美”,崇尚自然天趣,将鲜活的时代语汇和古典笔墨语言相融相生,体现在紫砂作品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尤其是时尚年轻人士的关注。

急什么

《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展览现场

“只有一件”

紫砂大写意创作手记

空山

2017年春天,我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紫砂器物的书法创作。

一直很喜欢紫砂,它是中国式的高雅。内敛含蓄,扣之有金石之声,其质本朴,有君子风。久用之后,烟火之气会消退,古朴大雅,又充满灵性。

宋代的紫砂壶,粗犷朴素。明代时大彬、惠孟臣、陈鸣远等紫砂巨匠的作品一直是文人寄兴的雅物,是中国的审美大宗。

一样香味

清代陈曼生创制的“曼生十八式”,以及1948年吴湖帆、顾景舟二位宗师合作的五把“大石瓢”都成为紫砂艺术的典范之作,成为时代审美和人文精神的高峰。

然而,大师远去,近世以来,紫砂器制作的工艺家们,注重工艺细节而少却了朴素和文心。书画成了砂器的附庸和点缀,紫砂器工艺往往以工细纤巧为能事,大雅久失。

由于审美的缺失,当代的紫砂艺术致唯巧为美,民间不惜以巨金购藏,也助长了这个风气。于是,中国文明朴拙磊落、崇尚天然的高贵精神,在紫砂一道上渐失。

无忧

书、刻的分离是书画在砂器上艺术精神失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书画家在砂器上创作的怯场,大多只能以纤小之笔为砂器点缀;或书画在纸上,由艺匠移摹翻刻。当代工艺匠师审美的局限性,又导致移摹翻刻的过程,把书画原件的神采和生气丢失。因此,一道道的失真之后,少见书画入砂的“大器”。

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使移摹翻刻成为名家书画作品在紫砂器上表现的主要方式之一。作品的反复复刻、加之工艺大师代工现象的严重,紫砂艺术创作的唯一性得不到保障。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紫砂的原产地宜兴丁蜀,捧起一截紫泥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为有梅花暗香来

“紫砂大写意”的提出,书法成为紫砂器创作的主体。

挥毫直书、放笔纵横,存真存朴存天然!在这里,紫砂坯器成了我的纸。

“紫砂器上的花样年华”,这是我第一次去丁蜀时的作品,在这件作品的墨拓上,是这样题记的“紫砂器上的花样年华。丁酉西湖莲开,一庐初试砂器,放笔直书,不安排、不思量,一任天然,以存本朴。”希冀在这片神奇的泥土上,大大方方地出现烟霞气象。这是我要的一派真元,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旧模样”……

冲破旧范式,紫砂还是紫砂,只是希望褪去旧衫,焕然新姿。

紫砂器上的花样年华

放笔、大写,才能意出毫端。怎么能将毫端意象真实地展现在这砂坯之上?刻工是一个大问题。

对书法的谂熟和精通,对审美和心性的把握,对写意刻砂手法的熟练,在创作过程中对原作的取舍、提炼,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差之分毫,神采气韵上往往会失之千里……

庆幸的是,我有好友翟天鹏先生。天鹏先生是禅画宗师圆霖大师的弟子,多年来以禅意书法寄托心性,并研习紫砂手刻多年,对我的书法创作和想法,天鹏也很熟悉。

我来书写,天鹏为我手刻。有了这样的高手助缘,紫砂大写意这条路走通了一半。

《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展览现场

丁蜀的往来,让我真实地“误入旧时光”。

顾景舟故居的那条老街上,当时各位前辈的旧居旧迹都还在,我在石皮铺成的老街上漫行,似乎不远处,一打开门,就会走出一位旧时光中的老艺人……

此情此景中,让人又回到了那个虔心工艺的岁月,沿着老街旁的小河边走走,和风伴我闲。心安静了,此地的紫泥也变得亲切了。

几位功力深厚的传统老艺人为我准备了我想要的坯器,每一次的丁蜀行,都会和他们深入地交流,因此他们知道了,我要什么。

挥毫之时,笔随着砂泥上着笔的触感,随时在调整,泥迎合着笔,笔迎合着泥,彼此迎合着,如同久别后的重逢。

繁花

“紫砂上能这么写吗?”“能这样刻吗?”……丁蜀的老师傅们起先的狐疑、旁观而至欣喜及至欢呼。

一次一次的创作,在大家的期待中进行,“不负丹青不负紫泥”,在放笔直书之时,我落下的每一笔,内心其实很谨慎。

放松和开怀中,思绪的活泉涌出。由心处,莫思量!源源不断中写出心中想写的,一件又一件,一件又一件……天鹏则随时挥刀,嘎嘎之间,随机赋彩,给了砂器新的生命。

越人遗

天鹏熟悉我的字,因此,并不是亦步亦趋地完全依样摹刻,他刻砂的时候,他便是刻刀的主人,酣畅淋漓,直接了当。他的专注和笑容中,我看到了那份心手相应的快乐。

这是互动的创作,是当下的成就,是刀和笔的担当,是书法与紫泥的呼唤……

从心而来,心写和手刻,成了一圆境。

我执起一把壶坯,大笔写下“透网麟”三个大字,字把壶通身包裹住了,旧范式中可不曾有,看了好美……

无机曲漫弹

入窑烧制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满心的期待,会有容光焕然的成品在眼前摇曳,可是,也会有不测和无奈随时降临。

在一片紫泥做的砚坯上,我细心手写了宋末元初古林清茂禅师的通篇诗偈,烧好后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堆崩裂的残片。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无常,所以会更珍惜看得到的“花样年华”,我捧起了一片细细端详,而将其他的残片收好了,心想,将来有机会时,效仿前人,修一处砚冢,将它们葬在一处……。

《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展览现场

出窑后,一品品砂器如泥里莲花般涌现,让人欣慰,也让人怜爱。

新到这个世间的火里莲,欢欣而热烈,尔后,将用好茶、好水和时光来滋养它们。

刚烈的气息渐渐褪去,水火交融后,它们变得清新而温纯。

然而,如同胎所生的砂器,却又每个不同,各有各的浅深韵致,各有各的性情和脾气。

亲见这份变化的人,都会喃喃地说:“紫砂是活的,真的是活物。”它们确是鲜活的,承得起人们的宠爱和期待。洗去凡尘,内敛之后的灵性在流露着、变化着。

惜物吧。

拈来霓霞为妙香

烧成之后的紫砂器,上面的字迹斑驳而古朴,字口沙沙的,弥满着山野霞光和山林真色,这是我梦想中两汉南北朝时代丰碑巨碣的神采。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此刻,这份弥漫正安安稳稳地安住在紫砂器上,成为了一体。

之后要做的事,是为这些砂器们墨拓存真了。

姚汉邦是丁蜀人,父母是当地老艺人,他对紫砂器的感受来自家学。

照旧

汉邦之前学习了全型拓法,这种流行清代的古老全息影像法,可以把器物用墨拓的方法惟妙惟肖地在平面上再现立体。我请他来做砂器上的拓片,但是,我又有这样的要求:不要象其他人做的全型拓,为求形似,刻意求工而现“腻”味。直接、简单,以意为上,不必小心翼翼追求老式的乌金或蝉翼。只要深深浅浅,味道到了就可以了。

题紫砂残片

他尝试了一下,很快出现我所期待的新气象,自然了,生动了,看到他做的新拓,觉得,这拓片也会呼吸了。

不少砂器是毕兴中君为我拓的,兴中学画多年,同道堂上的几番交流,他轻轻松松拓出了我要的感觉,不造作,不刻意,忽明忽暗之间,自自然然。而且,他有很好的审美格局,随意彩纸,随意布局,我看了好喜欢。

《陆一飞紫砂大写意作品个展》展览现场

“何以堪赠君,岭上多白云。”紫砂大写意,作品本身是求“大写之意”,写出紫砂应有的真性情。相应的拓片,终于也出现了这种状态,我们的尝试又进了一步。

看着各式不一定紫砂器拓片,我的兴致来了。

于是,挥毫题跋,尽抒胸怀。

一件一品一题,件件又是不一样的独立作品,了无程式,只为神来。件件是这世上的孤品。

“只是一件”,我希望的紫砂器是“独一物”。只有创造,没有重复。

一团等待了千年的古老紫泥,从此有了新的生命。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