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亦春
许亦春是宜兴土生土长的一位陶刻艺术家,他自幼喜欢书画、紫砂艺术,1985年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先生,从前人的碑帖墨宝中吸吮养分,工作之余,刻苦临摹、勤奋创作。他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不断丰富生活体验、增加艺术积淀。他常说“从事紫砂陶刻事业,如果没有书画学养,恐怕也就只能出卖刀工而已了”
七十年代初,刚刚上中学的他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绘画素养。他回忆当年,连连感慨青年时代的自己全靠“自我揣摩”去绘画:“那时候没有人画画,大环境也不重视艺术。像我这样每天都坚持画画的中学生,根源在于自身对绘画艺术有着纯粹的喜爱。”
他对绘画有一股子痴劲儿,一有时间就跑到美院临摹画作。没有画纸就四处找纸,没有笔就去四处捡铅笔头。心中的山水花鸟被他描绘在粗纸上、报纸的边封处、书本的空白处,他的艺术追求由一个个铅笔头叠加,铺就了前路。
一晃近40年的时光宛如流星闪过,许亦春对自己艺术之路的总结简单而真诚:“当年,我学习绘画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财富,纯粹是因为自己内心真的热爱美术。画了半辈子的紫砂壶,我把自己的经历、对生活的感悟,都融进作品中了。”他直言,绘画是需要笨功夫的,并建议年轻一代若想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要有一种闻鸡起舞、学而不厌的执著精神,要不畏艰难、不辞辛苦。
艺术家的责任感促使他将艺术方向转为陶刻装饰艺术,并与实用性极强的珍贵紫砂器结合,以此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画和篆刻艺术。他介绍说:“紫砂壶的绘画陶刻装饰艺术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金石等诸多方面。”在他看来,陶刻艺术并非书画、绘画、金石等在紫砂器上的简单搬移或复制,毕竟即使再成功的临摹也会缺少原有的味道,因此每件紫砂器的装饰都要“因壶而制”,达到绝无仅有。
许亦春从艺三十多年,对紫砂书画研究颇深,他在创作中不断求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对细节的刻画更是讲究,他的紫砂壶陶刻作品更是注重刀法与茶壶的协调,将文学、书法与陶刻造型集于一身,使紫砂壶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作品画图结构严谨,文化艺术功底深厚,陶刻技术更是精湛多变,叹为观止,受到国内外艺术者的赞誉。所作山水,布局新颖,章法有度;所作花鸟清丽脱俗,活泼雅致。《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作者徐风评价:吾观亦春作品,得龙脉地气,法古贤之风,取篆刻刀法,求金石韵味,刀笔云游如冲天之鹤,文人气象充沛淋漓。被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誉为“大刻家”。
多年来,许亦春的耕耘也有了许多收获,他于2014年应邀陶刻星云大师故居紫砂门扁[雨花精舍] ;2015年与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合作陶刻紫砂壶《猴》系列;2016年与黄永玉先生合作陶刻紫砂壶《水浒人物》近200把。并且在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了《舍南舍北紫春水--许亦春紫砂作品集》;其代表作品“菩提壶,吉祥壶,福慧双修壶,碧玉壶”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今年3月7日,南北文化艺术交流大会暨首届紫砂、陶瓷、书画名家作品展览会在工艺美术馆开展,许亦春的作品以其清丽脱俗之风亮相展会,作品受到了诸多藏家的好评。
还在路上的许亦春当然不会满足现在的收获,他把这一切都当做新的开始。他有信心把经典变成自己的作品,也更有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紫砂陶刻艺术学无止境。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