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岁末,宜兴青年陶艺家陶红月和篆刻家陈辉、画家李忠良一起合作,在一把如意井栏壶上画马刻马,以此纪念即将过去的马年。
陶红月有19岁时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壶艺泰斗朱可心的大弟子史志鹏先生,从事紫砂壶艺制作,后又得到壶艺大师江建翔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的悉心指导,使她练就了全手工制作技法和堆、塑、捏、雕、镶嵌交融的多种精湛的装饰手段及各式紫砂造型工艺技能。她做的这把如意井栏壶,线条挺拔,壶型大气。
提起“海归”油画家李忠良先生,人们比较陌生,这是因为他从上海出去的时间比较早。1970年毕业于浙江美院油画系,先在总政歌舞团任美术设计,后调入北京画院成专业画家。1984年他创作的油画《待渡》在全国第六届美展上荣获银奖。同年,油画《闽南渔妇》又获北京美展一等奖,可谓功成名就。当许多人都以为李忠良会在已铺好的路上顺顺当当走下去时,他却选择了出国:“当时受‘85美术思潮’的影响,所以想出去看看。”于是1986年他去了美国,没想到一去就是20年。李忠良回国后,近年常常跨界,尝试在瓷瓶和紫砂壶上画画,颇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他画的奔马尤其受到人们的好评。
陈辉乃已故篆刻大师钱君匋高足,西泠印社社员,早在1983年,他就在《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篆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近年来,他在精研印艺的同时,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研究边款,曾将曹全碑、张迁碑、张猛龙、九成宫和兰亭序等历代碑刻和书法名迹临摹在印章边款上,洋洋几十种,被同行誉为“印上碑林”。他刻紫砂,用刀爽利。这次和李忠良刀笔合力,把一匹飞奔的骏马刻划得栩栩如生。 丹青
新春伊始,经过改版的上海笔墨博物馆以崭新容貌重新与公众见面。同时新年的第一场专题展:《丹青翰墨诗传神--海上文化名人苏渊雷纪念展》也于2月6日至3月6日举办,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上海笔墨博物馆联合主办,海上书画名家后裔联谊会协办。
作为改版后展出的首位文化名人,苏渊雷(1908-1995)是位国学大师,海上著名文化学者、书画名家。与清朝末科秀才苏局仙、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一起被人们称作“沪上文化界三苏”。学林盛赞其“诗书画三绝兼擅,文史哲一以贯之”,誉为“文学、史学、哲学、佛学,四学皆通;诗、书、画、联,四艺俱绝”。
苏渊雷早年参加革命,“四·一二”时被捕入狱,囚身狱中犹自强不息,终自学有成。抗战时,在重庆开设“钵水斋”,成为众多爱国名士聚会、研究学问之处。解放后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虽也屡经坎坷,饱受磨难,却始终以“钵水投针”的科学精神、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治学育人。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楹联学会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曾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
本次展品丰富,汇集了苏老各个时期的著作、诗文、书画作品,以及他与当代文化名人交往的信札等。其中有完整保留下来的苏渊雷中学时的1本作文簿,尤为珍贵:当时他的作文《孙中山周年纪念祭文》被老师谢玉岑点评为“卓尔不群”,还有1927年从狱中发出的书信,平日诗词的手稿、整理时的誊稿,马一浮、沈尹默亲题的“钵水斋”室额,诸多名家合画的“钵水斋看花图”,以及《苏渊雷先生三绝》书画长卷等,不少展品都是首次展出。
这些展品多方位展现了这位海上文化名人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名士共同研讨、缅怀苏老先生的文化贡献和他的学术生涯。 管诚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