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玉成窑与梅调鼎

  • 日期:2014-07-15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历代文人在紫砂器上的铭刻和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了当今的传世珍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清晚期 “赧翁铭”博浪椎壶,上海博物馆藏品

历史探源

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历代文人在紫砂器上的铭刻和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了当今的传世珍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明之前的紫砂器基本是作为煎茶煮水的日用器具。随着以欧阳修、苏东坡、梅尧臣、文徵明、徐渭、陈继儒、王时敏、王鉴等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对紫砂的钟情和关切,原本只是泡茶器具的紫砂壶,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家陈曼生亲身介入紫砂,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儒、道、释”精神与精湛的制壶技艺有机结合,使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茗器中,创造性地制出了文人紫砂艺术珍品———“曼生十八式学士壶”,完成了紫砂壶由一般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变。

清瓜娄壶 上海收藏家唐云藏品

梅调鼎玉成窑紫砂名壶就是中国紫砂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梅调鼎玉成窑窑址在今浙江宁波慈城,该窑烧制时间大约为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其创始人就是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的宁波籍书法大家梅调鼎。梅调鼎(1839-1906)号赧翁,字友竹,今浙江宁波慈城人,书法二王,诣臻神妙。 清代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龢对其高度评价:“三百年来所无,惜乎布衣,致声名寂寥。” 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的评语:“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

梅调鼎书法能圆能断,圆断结合,结体典雅,风神秀逸,在继承中创新,这大概是梅派书法的最大特征。梅调鼎书法所以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是他一生勤学苦练,惨淡经营中来。叶伯允在《赧翁小传》中云:“翁平居闭户,日以大笔悬腕作小楷书百字,故所所书无不宛转如意。”他长年累月闭门练字,雪飞冰封时,常把双手插进雪堆,待双手冻僵,然后奋笔练字,直到双手出汗为止。正如他自己所说:“朝夕磨砺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九。”数十年如一日,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以此为乐,终成人家。书法之外,梅调鼎还擅长作诗,并且人品卓然,所以《赧翁子传》总结说:翁非仅以书法擅长也,人品卓然,逸民之列。其读经亦精审绝伦,凡六经之奇词奥句,经赧翁曼声讽诵,怡然理顺。翁又能诗,喜为质直朴塞文言。此其余事,及见掩于书名不著也。”

清晚期 东石款牛盖小圆壶

梅调鼎晚年出于文人爱好又喜品茗更爱紫砂壶,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梅调鼎玉成窑,还聘请慈城篆刻家丁山农、宜兴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同时也有任伯年、胡公寿等一些文化名人参与其中。梅调鼎玉成窑都是文人之间相互馈赠把玩且传世不多,作品除了紫砂壶,紫砂花瓶、花盆外,也有紫砂笔筒、水盂、笔洗等文房四宝。创作精良,多有落款。除常有文坛名人为其紫砂器题字作画,自己对于紫砂名器的制作及题铭,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他一生为各种式样的紫砂器制铭不下百余种,并皆一一为之亲自题写,然后再由名家陈山农等刻在紫砂器上,他那超妙入神的书法和短小隽永的壶铭,使人们在品尝名茶的同时妙趣横生,使得“梅调鼎玉成窑”的制品出世不久便风雅度极高。他还经常与制壶名家们一起制作精品,从而使得“梅调鼎玉成窑”的紫砂壶,更是达到了技艺和文化的同步精良。当年杨守敬(晚清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在1880年至1884年时,曾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的随员驻留日本四年,因把中国书坛的尚碑之风带到了日本,并冠为日本书道的现代之父),归国后晚年留居上海之时,每当有中日文人沪上会茗,他便不免赞叹梅调鼎的高品书风和紫砂名器。日本又是个茶道之国,故梅调鼎的紫砂壶,在日本很快就有了盛名。这应该是梅调鼎最大的幸运了,通过一个杨守敬,竟让他在日本书法和壶艺双双成名。

“壶以字贵,字随壶传”。一语便深刻道出了“壶”与“字”的关系,陶刻与紫砂,墨海壶天,相得益彰。

清晚期 苦窳生款周盘壶

“玉成”系敬辞,意为成全,用作紫砂窑名,寓意紫砂壶身价不凡,可与美玉媲美。梅调鼎玉成窑出品的紫砂作品,制作精良,品位甚高,均为精品。

紫砂界曾有这样的评价:“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尤其是他题铭的多把紫砂壶,被收藏界视为珍宝,在中国紫砂壶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紫砂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静下心来,寄情紫砂,把玩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和风韵。

人生如一壶白水,一杯清茶。在如水如茶的人生里,我们能悟出什么呢?

某个闲适的午后,随情所至,空气里迷漫着阳光的味道,壁上挂有苍劲飘逸的书法,手捧一壶清茶,继而在肺腑间回旋… …百样的琐事也随着氤氲的茶香而飘散。

心就这样沉下来… …定下来… …而我们的生活也随着紫砂名壶而慢了下来… …

同时,国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发展,给紫砂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生机,紫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和记张生创始人张生为了把梅调鼎玉成窑紫砂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世间,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经多方协助寻访梅调鼎玉成窑旧址,除翻阅了有关一手资料,还拜访请教了十多位著名紫砂收藏家、博物馆专家、紫砂研究教授和梅调鼎先生的书法传人。和记张生传承了梅调鼎玉成窑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加以创新,联合了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和紫砂名家陆续复制并开发出具有独特的工艺、文化、收藏、观赏、实用功能俱全的现代作品,产品以紫砂壶为主,也涉及文房用品等。

清晚期玉成窑东石款诗文段泥盆

传世精品

梅调鼎玉成窑曾经出品的代表作有汉铎壶、柱础壶、瓜娄壶、秦权壶、博浪锥壶,均造型独特,尤其是铭文书法精妙入神,独具匠心,体现出高深的文化底蕴。

先看汉铎壶的铭文: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铎是一种形如甬钟的大铃,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称金铎、木铎。除作为乐器外,还有两大作用,古籍有“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之说,木铎用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金铎则用于战时军事召集或战场上鸣金收兵。汉铎即汉朝之铎。第一句是说壶型来源汉铎。第二句“土既代金”点出了紫砂壶虽是陶土制作,但价比黄金。清人汪文柏赠紫砂壶名家陈鸣远的《陶器行》诗曰:“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茶当呼荼”说的是唐代之前两字同用的典故。这一铭文琅琅上口,意境深远,机巧中不失幽默。汉铎壶为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唐云所藏时,已失壶盖,他请当代紫砂壶大师顾景舟重新配了壶盖。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一句关于气象的谚语。旧时老房子屋柱下面均有石质柱础,如柱础湿润冒汗,说明天气将会由晴转雨。梅调鼎与王东石合作的柱础壶的铭文点出了这一自然现象: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用注茶壶润比喻础润而雨堪称巧妙。现由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唐云收藏。

清晚期 玉成窑东石款瓦当纹笔筒

瓜娄壶的铭文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生于棚,可以羹。制为壶,饮者卢。瓜娄系一种葫芦科圆形瓜类,除瓜可供食用外,瓜子及根可药用,有宽胸润肺、化痰清热的作用。“卢”即写出《七碗茶歌》、誉为“茶仙”的卢仝,寓意饮者都可成为卢仝那样的茶仙。现由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唐云收藏。

秦权壶形似秤砣,寓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所用秤之权。铭文为: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权”为衡器,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堪称奇思妙想。小小茶壶,两句铭文,营造出一种至精至美的文化氛围。这种自然流露出、充满让人想象的意境和妙趣,透露出生活的智慧和幽默,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生活情趣跃然壶上。

最有意义的当数博浪锥壶的铭文:博浪锥,铁为之,沙抟之。彼一时,此一时。该壶的创意和造型源于历史事件张良刺秦王。博浪锥原为一种特制铁器,当年张良遣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惜未击中。铭文的意思是当年铁制的博浪锥用于刺杀秦始皇,如今紫砂博浪锥壶则用来鉴赏品茗,可谓彼一时、此一时也。此铭还有更深的含义:该壶制于清末,时外敌入侵,满清王朝对外软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腐败民不聊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托物寄情,体现了既忧国忧民又无力救国的无奈情怀。酌文撰句到这个份上,足见他的独特匠心与深厚功底。博浪锥壶原为唐云所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清晚期 曼陀华馆款柱础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