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品味帝王文人的紫砂茶韵茗事

  • 日期:2018-11-2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古今传承,帝王文人尤爱把玩之。从一把壶中,便可看出其主人的品性

紫砂器,即以今江苏省宜兴市周遭蕴含质地致细、含铁量高的陶土,以泥片镶接方式成形,经约1100至1200度高温煅烧而成的器物。宜兴陶匠制作的作品中,以紫砂壶尤为受明清文人雅士称颂。如周高起(?-1654)《阳羡茗壶系》中所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或李渔(1611-1680)《闲情偶寄》中茶壶的品评:「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即「宜兴」古名)」。连乾隆皇帝(1711-1799)也在〈烹雪叠旧做韵〉诗中特别注记:「宜兴磁壶煮雪水茶尤妙」。由此想见宜兴紫砂壶不仅见于文人墨客的茶寮,也是常民百姓和帝王茶席上竞逐的佳品。

一、皇家茶器

清宫饮用茶品的丰富性,透过文献记载得以一窥堂奥。品茗使用的器具,以茶壶和茶碗为正宗,包含瓷胎、宜兴胎、金属胎、玉胎等多种不同的材质。其中因宜兴茶器具有宜茶特性,尤受青睐,堪称皇家茶器的代表。特别因康熙皇帝喜爱画珐琅工艺,不惜为宜兴胎茶器施绘珐琅彩,让宜兴胎茶器拥有缤纷绚丽的独特样貌;雍正皇帝亦相当喜爱宜兴茶壶,屡屡降旨要求御窑厂照样仿烧瓷胎制品;乾隆皇帝不仅曾订制专属的宜兴茶器,甚至使用髹漆技法雕琢整件茶壶,反映出另一种审美趣味。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尺寸:通盖高 11.6、高 6.4、口径 6.4、底径 7.1 x 7.1 公分

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壶,壶身周正,壶流、壶钮及壶把亦作四方。壶身、壶盖四面,以珐琅彩绘饰四季花卉,整体炫丽而缤纷。壶底正中先以白色彩料打底,后书「康熙御制」四字蓝料楷书款,或可推测其为康熙皇帝御用的茶器之一。学者回溯乾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指出其为乾隆皇帝推动一系列为文物配匣的作品中,首批入选的「宜兴四方画珐琅四季茶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尺寸:高 8.7、壶 7.0、口径 5.7 公分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以四瓣瓜稜为壶身,以缱绻瓜叶为壶盖,整体颇具像生趣味。此类作品壶内与壶把相对应处,可触摸一道纵向接迹,壶内、外底部皆留有一周接痕。也就是说,该类制品并非以四瓣泥片拼接,而是先以长方形泥片圈围筒状置于底片(壶底),修整时再以工具压印出瓜稜。 其壶腹两侧以珐琅彩绘饰桃实、桃花,象征长寿;流嘴二侧则为月季花,象征长春,取「万寿长春」之吉祥寓意。

二、魅力珐琅彩

康熙时期,皇家作坊在传统掐丝珐琅与欧洲珐琅彩烧造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画珐琅,同时运用地方技术和传教士引进之西方技法,并加以改良,成果斐然。这项工艺技法被广泛运用于宜兴胎、瓷胎、铜胎与玻璃胎的装饰上,在康熙朝已发展出别具特色的皇家风格。至雍正时期,画珐琅诉求细致、秀雅的纹样;乾隆朝则持续精进技术,器面经常满画纹样以形成花团锦簇的效果。乾隆时期亦开始逐渐给予画珐琅系统化地命名,并将之统一收储于端宁殿北小库,可见其对画珐琅的珍视。此次展出的画珐琅作品除了呼应紫砂器的装饰技法外,亦对比壶形呈现紫砂壶流行的作用,反映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情景。

清 康熙

铜胎画珐琅牡丹纹方壶

尺寸:高 9 公分、长 14.4 公分、宽 7.3 公分、肩长宽 7.2×8.9 公分

此件铜胎扇形方壶器身四面分绘折枝牡丹,姿态各异。器肩环饰缠枝番莲,四方流、把每面皆彩绘卷草纹。盖以钮为莲心,盖面绘莲瓣。底成瓦状内凹,白地书红色「康熙年制」双方框双行楷书款。通器以明黄色为地,体现富丽堂皇的皇家风格,为康熙时期开创之皇家画珐琅的典型样貌。此器纹样与宜兴胎画珐琅相似,器形亦仿自宜兴壶,为清宫挪用宜兴壶设计概念于铜胎画珐琅的具体例证。

清 康熙

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方壶

尺寸:通高 9.6 公分、口径 6 公分

此件铜胎画珐琅方壶四边圆滑,器面以橘瓣造型铜圈作橘瓣式开光,内绘不同颜色之盛开菊花。开光外以明黄为地,上绘折枝菊花、叶。流、把皆为方形,亦用明黄地,上以菊花图样装饰。菊瓣式壶盖以柱头式钮为花心,菊瓣辐射状平铺于盖面。器底以菊瓣形铜圈作足,底面白地蓝书「康熙御制」双圆框楷书款。通器以菊花为设计元素,画珐琅用色显示康熙时期典型的皇家风格。器形仿自宜兴壶,体现康熙时期内廷相关饮茶文化发展富丽堂皇的面貌。

三、宜兴 欧窑与广窑

十六世纪以来,宜兴出产的陶瓷,除紫砂器之外,还有传称由欧姓陶人研发烧制的品类,透过文献转述而得知该类作品同时涵盖仿钧和带哥窑纹片两种类型。这些作品在清宫档案中一律记成「宜兴挂釉」,坊间也有欧窑的说法。然而,随着新出土考古资料的佐证,部分以前归属于「宜兴窑」的作品,今日已被重新修正为广窑。所谓广窑是指广东石湾地区出产的陶瓷器而言,该地产出带乳浊釉质感的类型和宜兴仿钧器特别接近。此次展出者皆为清宫旧藏,一方面用以对照皇家器用,展现庶民品味与风貌,另一方面亦同时反思宜兴和广窑混淆不清的问题。

清 乾隆

「脩身理性」款紫砂茶叶末釉琴

尺寸:长 110.7 公分

此作为传世紫砂胎仿仲尼式琴。通体施鳝鱼黄釉并有打磨痕,多处露出胎色。岳山及腹下有窑变蓝、紫和月白等各色大小斑点。琴徽填以白釉,雁足与轸均皆为白玉。龙唇、岳山、轸槽、雁足孔等未施釉,露紫砂胎。龙池内以篆书刻「维沙陶瓦,制从鸿蒙。鸢飞鱼跃,为歌南风」四句诗。琴首系丝线穗七根,每一丝穗各系一玉珠,凤沼内同样以篆书刻出「脩身理性」四字琴名。 琴首镌刻乾隆皇帝咏〈宋瓷琴〉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寅秋八月御赏幷题句」纪年铭(乾隆十一年,1746),并落「乾隆御赏」、「几暇怡情」两枚钤印。

 紫砂钧釉蟠桃水注

尺寸:约 10.3 公分

此器状连蒂带枝叶蟠桃,中空,端处有小孔为流,另端折枝高起处为注口。全器满釉,光泽内敛,积釉处天蓝凝厚,薄处泛黄;釉面现小白点并砂眼多处。腹部隐约陷下「万寿齐天」四字。底部有小支钉痕三。此种以动植物天然肖形为题材,制作像生且巧妙实用的文房用品,为明末清初盛行的风气,桃形的水往或笔洗,屡载于文人笔记中。本器塑形生动,所施天蓝釉色属钧釉系统;虽然金华、景德镇、广窑皆盛产仿钧釉色作品,但此件文具似较近于宜兴的制作技法、釉及造形。

四、茶 飨宴

自唐代陆羽(约733-804)《茶经》流通以来,喝茶一事已从日常解渴,延伸出更多人文精神概念的讨论。历代雅士无不附庸风雅,品啜佳茗、著书立说。相关风潮并且一直延续至现在,相关活动有增无减,甚至可见依据个人品味、意趣,排组出丰富多样的茶席。因此氛围,我们也尝试从想象出发,拣选院藏出产自宜兴和景德镇的茶器展演一道关于茶的飨宴。

明 宣德

瓷胎紫金釉桃形把壶

尺寸:壶高 11.1、通盖高 12.8、口径 3、底径 5.6 公分

瓷胎紫金釉桃形把壶,器身仿若桃实,以一转枝带叶桃花横亘、环绕壶腹。壶流呈含苞待开样貌、壶盖呈四瓣瓜蒂,整体生动写实。通体施紫金釉,器内及底部施罩白釉,白釉泛青,圈足处可见露胎。壶底以青花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加双圈。此器曾摆设于干清宫内,与宜兴胎紫金釉套杯放置一起,不排除两者曾为宫廷成套的饮茶器具。

清 乾隆

紫砂紫金釉套杯

尺寸:高 3.6、口径 5.6、底径 3.1 公分

紫砂紫金釉套杯,由五件大至小可依序套合之小杯相叠成套,俗称套杯。其以紫砂为胎,外壁施罩紫金釉,杯内于烧成后加镶金属,整体典雅富丽。紫砂套杯作品,至迟于晚明已可见得,见于万历十年(1582)赵西漳墓。本院典藏作品中,「雍正年制」款铜胎画珐琅黄地花卉纹套杯,其整体造型与趣味,亦可与紫砂紫金釉套杯相对照。从紫金釉套杯配有专属之木匣、锦袱,或可推测其为当时受到皇帝珍赏之品茗茶器。


来源:百家号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