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烧制紫砂壶除了龙窑,还有哪些窑?

  • 日期:2019-04-1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壶从毛坯到成品需经过烧制这个步骤,它决定了壶最终的品质。这是一门学问颇深的技术。工人们称之为“火的艺术”。

“窑”字的由来,是因为最原始的窑是用现成的洞穴或者人工挖凿,用石头砌成的洞穴。里面烧制"缶"之类的陶器。早在西周时期,宜兴便有了圆形升焰窑。唐代中后期,窑形演变成龙窑,随着时代的进步,窑形逐步演变为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梭式窑和电窑。

那接下来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以上几类窑形:

  龙窑

因形似长龙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蜀山、潜洛和上袁一带。是最早烧制紫砂器,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窑炉。以烧制紫砂器为主的,俗称“大窑”。用来烧制粗陶类的,称之为“小窑”。窑体分为窑头、窑身、窑尾三部分。一般长为30-70米。造型简单,造价低廉。烧制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和气氛最不可控。所以烧制出的成品效果最不稳定。但丰富多样,偶有窑变效果。目前丁蜀镇还保留着一座以烧制砂货陶器为主的龙窑,名为“前墅龙窑”。此窑建于明代,目前仍在正常烧制,被人们称之为“活龙窑”。

  倒焰窑

有方形窑和圆形窑两种。主要由窑体、燃烧设备和通风设备、窑顶和窑门几个部分组成。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一般用烟煤作为燃料,可根据要求灵活控制和改变烧成气氛。但是旧式的倒焰窑装窑、烧窑、出窑都为人工操作,且在烧制过程中要求不断火、不断焰,导致工人们劳动强度大。而且在搬运过程中生坯和成品容易破损,导致产量低。在烧制过程中因煤的质量、加煤的操作等外界因素影响,窑内温度不易掌控,成品容易产生色差。

  隧道窑

1973年开始投入使用,最初的隧道窑在中部两侧设有四对八只燃烧炉,人工加煤,具有不稳定性。1977年开始采用重油烧制并用测温仪监测火温,成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热能利用率高,燃料消耗低,与倒焰窑相比可节能50%~60%,使用寿命长,成品质量较好,破损率较低。适用于大批量和烧制条件基本相同的紫砂器。按温度划分为低温、中温、高温三类隧道窑。

  推板窑

因放置匣钵的耐温板由液压机推送而命名,又称推板炉或推板式隧道窑。窑体分为升温段和降温段。整体长30多米。必须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窑长、窑口高低、燃料发火装置的不同,导致烧制成品的不同,一般会将坯体固定在一个推板窑上烧制。一般不会有窑变效果。但由于温差,一部分成品会存在色别差异。

  梭式窑

窑车如同梭子,结构类似于火柴盒,使用煤气和天然气。操作灵活性大,能满足多种类生产,其装窑、出窑和制品的部分冷却可在窑外进行,可节省劳动力,烧制周期短。但因间歇烧制,能量损耗较大,但新型节能型梭式窑改善了这一点,改进了窑体砌筑结构,增设了废气余热利用装置。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可配置适宜的检控仪表,采用PLC控制,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电窑

是封闭式电炉,热能是电能通过电阻丝转化而来。通常为箱式或柜式。烧制过程封闭,无氧气补充,电窑无火焰,所以烧成品没有“火刺”。看起来也很精致。由于发热的电阻丝是安在四壁,窑内多层摆放,电窑的温差变化较大,靠上位置、靠边位置温度较高。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线性升温、热效率高、快速简便等优点。


来源:百家号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