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宜兴紫砂壶的前世今生!
匠心紫砂 2016-06-21 16:31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道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隐退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壶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江苏宜兴古名荆溪、阳羡,地处太湖西岸,具有久远的烧陶历史。宜兴特有的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近千年来,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
紫砂壶装饰艺术------刻绘工艺
紫砂壶装饰艺术------彩绘工艺
紫砂壶装饰艺术------雕塑工艺
紫砂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
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紫砂壶的泥料制作过程如下: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炼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炼和制备过程中,所有水的水质十分讲究。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
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釉,色泽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社会上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就是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文化为媒,工匠的智慧创造,形成独有的工艺成型程序,独有的工艺技法。这一切,都是紫砂艺术的魅力所在。
紫砂壶的成型,主要有手工成型、注浆成型、旋坯(机制)成型和印坯成型。其中手工成型时传统的制作方法,基本上可分为"打身筒"与"镶身筒"两大类。
"打身筒"法适用于圆型类器型,将泥料打成泥片,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片形状用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嘴、把、颈、脚、并另加制壶盖,以致作品的坯体完整。
"镶身筒"(又称:镶片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镶合而成,然后同上方法加工制成,一般适用于方器作品。
龙窑是一个充满紫砂历史色彩的古代文物,历史上多少有名的紫砂艺术品都是通过这里烧制诞生的,龙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无法发展的历史过程。龙窑依山而起,用砖砌筑成的斜坡式弯状隧道,形状就像所描述像长龙一样。
前墅古龙窑,创烧于明代,建与山坡,像一条蜿蜒而上的巨大长龙,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的唯一一座古龙窑。
古龙窑用松木和其他燃料烧窑,松木富含油脂,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脂随着温度升高慢慢发挥出来,刚好滋润正在窑烧的紫砂壶。而且通过这种柴窑烧制陶器,陶器是慢慢受热,会在受热过程中发挥出一些水汽,这些水汽与釉料有机结合,烧出来的紫砂壶看上去就会显得更加滋润。
龙窑烧制紫砂壶,从色彩过渡到色彩与器型的精美搭配都是恰到好处。
紫砂器在世界上称得上造型最丰富的工艺品种,明清两代先后涌现出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著名陶艺名家,创制出了人类艺术瑰宝,他们为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