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紫砂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专场上,一套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落槌价为2500万元,加佣金为2875万元,被一上海藏家拍得。这也意味着紫砂拍卖市场的最高价又一次被刷新。此前,拍得最高的顾壶分别是顾景舟提璧组壶(保利),1782.5万元;顾景舟六方壶(北京艺融)1782.5万元。全国各地的紫砂壶友,尤其是本市的紫砂从业人员,无不为之奔走相告。这是自去年以来,紫砂市场由几近疯狂到渐趋理性之后的又一次价格狂飙。当然,因为是顾景舟的作品,一次次刷新拍卖价格,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顾景舟充满传奇色彩的紫砂人生,已不知被多少媒体所传播,他是宜兴紫砂的骄子,是陶都宜兴的骄傲。当然,在他之后,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紫砂市场的兴旺推动了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代代相传的新人涌现,文化引领产业的提升,产业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这些都是推动紫砂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切莫忘记的是,顾景舟在技术、艺术、学术上所具有的高度、深度、厚度,是一致公认的。顾景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尚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时,已在紫砂艺术领域出类拔萃,但是他不骄不躁,在继承前辈艺人的基础上,对传统技艺总结提炼,对传统作品揣摩改良,进行了一辈子的探索与创新。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他小时候学了很多传统戏,并很快走红,走红以后怎么办?开始赚钱并可“兑现”自己的名声了。但他很快明白这条路是不对的,所以重新拜老师学习昆曲。所有优秀的京剧演员都必须从昆曲开始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大师,因为昆曲有一个成熟的表演规范,这个表演规范是有深刻艺术内涵的。难以想象的是,梅兰芳在成名以后开始重新学习昆曲。其实顾景舟走紫砂路、吃紫砂饭,即使名声大振了,但从未停止过学习,从未停止过探索。一般人都认为他是紫砂器光货大师,殊不知,拍出2875万元的九头咏梅茶具,恰恰是紫砂花器。
如今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宜兴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一茬茬紫砂艺人反复总结提炼的传统制作技艺。纵观今日宜兴做壶之芸芸众生,不乏名师之徒、名人之后,不乏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不知比老一辈艺人要优越多少。他们中间也确实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继承者和传承人,在当前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人也已头顶着大师的桂冠而名震于世。但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从业人员的作品,还只是停留在“人人眼中有,个个心中无”的阶段,还有待磨炼,方得“三昧真火”。在紫砂行业,我们一直提倡继承创新,这个“新”应该是推陈出新而不是“标新立异”,一些自以为“时尚”的作品,与传统已渐行渐远,这对宜兴紫砂的传承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有多少人想做“传世之作”而画虎不成反类犬,让人贻笑大方。今天我们不仅要继续提倡紫砂回归传统,而且还要大声疾呼让紫砂回归生活,只有让它回归生活,紫砂才能雅俗共赏被大家所接受,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话题仍旧回到京剧大师梅兰芳。晚年他基本只演传统的古装戏,连他自己创作的传统古装新戏也不演了,他认为传统戏是一代代人演过的,是有可比性的。难道做紫砂壶不是同样如此吗?去年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期间评出的紫砂“十大经典名壶”,莫不是传统之中的典范。顾景舟专心于传统作品,至今又有谁能与之比肩呢?明年的重阳节后第二天,将迎来顾景舟的百年诞辰,他那“承前启后,传艺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的精神,远远不止几千万元一把紫砂壶的价值。
如今少数紫砂人确实也掌握了娴熟的制壶技艺,自诩为实力派,更有甚者,大言不惭地自比景舟。还是这句话,艺术、技术、学术,缺失了高度、深度和厚度,何谈高妙?缺失了意蕴、情感和悦目的形式语言,何来境界?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以五色土做寸柄壶,紫砂人,何乐不为。
作者:史俊棠(作者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