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光货,或圆、或方,作为宜兴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主要门类,是最为常见的壶艺形式,以轮廓周正、素雅端庄而著称。在传统的光货造型艺术宝库中,储藏了很多精美的器形,而且“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造聪明。
明代最有声望的时大彬,所制“六方壶”的身筒及壶嘴、壶把,都呈六方,而壶的口与盖则是圆形,寓圆于方,敦实厚重。他的“凤首印包壶”是包袱裹着的“官印”或“帅印”,为四方形壶体,壶之嘴和把分别塑为抽象的凤头、凤尾,包袱之结化为壶盖,布纹褶皱天然,制作技艺精巧,风骚高雅,韵致怡人。那是“走方入圆,方中求变”的典范。到清代,开创了壶艺新风。如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之后的紫砂大家,其创制的“四足壶”,构思之脱俗,造型之精美,无与伦比。
其后的一些文人介入,给紫砂壶光货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地进步了砂壶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味。尤其是一些经由精心构思的诗词文赋镌刻于壶体之后,其文学价值、赏识功能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清乾隆御题诗的“烹茶图六方壶”、“描金山水方壶”;清嘉庆陈曼生所设计的“百纳壶”,壶体上陶刻“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的行书壶铭;又如他的“井栏壶”,以古井的岩石井栏为造型,壶腹刻有“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的壶铭。
此外,黄玉麟的“方斗铺砂壶”、冯桂林的“四方竹段壶”、范大生的“六方竹顶壶”、程寿珍的“掇球壶”、顾景舟的“石瓢壶”、徐汉棠的“开片四方壶”、吕尧臣的“绞泥天际壶”、李昌鸿的“竹简竹具”、顾绍培的“天地方圆”等等。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特色,愈益彰显历代壶艺巨匠的艺术品位和卓越才华。
紫砂壶光货包容了多种多样的壶艺形象,以方壶为例,一般为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艺术造型。方壶的造型特色和风格,都是线与面的巧妙组合与土壤的浑然配置,体现壶之形象美。直线、竖线、肩线、角线、底线都属于方壶的线条范畴,而器形的中轴线、平衡线则是意象的线条。就装饰而言,线条又有单线、复线、凹线、凸线、细线、粗线之分,富于变化。方壶的盖口要求十分严格,必需同一吻合,任意转换,是一种很见功力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光货的创作题材,不少是鉴戒器物的形象和文化元素。如井栏、柱础、印章、玉石、秦权、鼎、樽、钟、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