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老紫砂壶的价值

  • 日期:2013-12-0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真正的极高价值的老壶,古壶反而受到冷落,再各大拍卖会上出现的老壶数量不仅少,而且其市场价格与现代的所谓“大师壶”相比更是低了很多,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这里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老紫砂的了解甚少造成的。
顾景舟提璧壶套壶拍出天价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紫砂收藏和用紫砂壶饮茶的人越来越多,紫砂器的价格也是逐年递增,但随之也形成了一个“误区”,就是当代某些所谓的“名家壶”被一些人大肆炒作,笔者认为已经远远脱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例如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工艺品,其市场价格从2007年的五六万元一路飙升至2011年的千万元级别,堪比明清官窑瓷器了,在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一套顾景舟制作的提梁壶以1782.5万元成交,刷新了顾景舟制紫砂工艺品的拍卖纪录,堪称“天价”。

  而稍晚于顾景舟,以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等为代表的制壶名家,他们的作品在2011年的拍卖纪录也都达到了百万元级别,有的直逼千万元。但是真正的极高价值的老壶,古壶反而受到冷落,再各大拍卖会上出现的老壶数量不仅少,而且其市场价格与现代的所谓“大师壶”相比更是低了很多,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这里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老紫砂的了解甚少造成的。

雍正紫砂胎包漆描金彩绘方壶

  文化价值

  紫砂壶之所以从明代正德年间正式成为饮茶最好的器具,是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玉文化有共同之处,古人有玩壶如玩玉,紫玉金砂之说,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经过茶水的滋润后有“如和田玉”一般的温润和光泽,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上千位大名鼎鼎的文人雅士与紫砂结缘或在紫砂器上题诗作画,正所谓“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或亲自参与设计壶形,尤其到清代中后期,大文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当时的制壶大师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十八式壶,更是把紫砂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同时期还有与陈鸿寿齐名的文人朱石梅创制的紫砂包锡壶,翟子冶的石瓢三绝壶(壶绝,诗绝,画绝),都与曼生壶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加深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晚清时期既是湖广总督又是大金石学家的大文人吴大澂更是对紫砂情有独钟,聘请当时制壶大师到自己府宅为其制壶;同时期大画家吴昌硕,任伯年等也继承前期文人的衣钵,为紫砂的传承与延续做出了贡献。近代海派大画家唐云对紫砂的痴迷和喜爱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集毕生精力收集了8把曼生壶,因此把自己的斋号定为“八壶精舍”。由此可见,传统紫砂文化对后人的影响之大之之深。当代大画家范曾,韩美林等在继承传统紫砂文化的基础上也与紫砂结缘并使其得以发展。

点彩山水腹鼓壶

  工艺价值

  紫砂的成型工艺与瓷器和陶器的区别在于,它只能是手工成型(打身筒镶接成型),陶瓷都是拉坯,注浆成型。就此一点,紫砂的工艺性就要远高于瓷器和陶器了。现在很多人认为紫砂的工艺价值仅限于此,这是当下一个认识误区,紫砂的制作工艺中泥料还有从生泥捶到熟泥,再经过一个漫长的陈腐期的过程,古人制壶时陈腐期非常重要,是一个必需的工艺过程,陈腐期越长泥料制出的壶越好,古壶中曾有用陈腐上百年的泥料做的壶,其质感可谓“古雅绝伦”,这是现代壶无法比拟的,加之古壶从泥料的配比到烧制都为独家绝技,所以“各有心法,密不授人”,“技随人亡”,很多工艺都已失传,甚为可惜。

清外销贴花六方壶

  泥料的稀缺性

  古壶的泥料最早都采自地表,且每一层的泥料都有不同,越早期的泥料越好。现代泥料在国家封矿之前已到几百米深,泥料的质地与古壶制作时无法相比,况且有些泥料早已枯竭,如天青泥、朱泥,现在市场有很多是加了铁红粉的仿朱泥壶,和加了其它化学料仿制紫砂壶,和加了其他化学料的仿制紫砂壶,欺骗了很多对紫砂不了解的人。

  实用性与观赏性

  老壶因为泥料好手又是手工炼泥,目前(泥料过筛时筛眼的直径)低透气性好,老泥料陈腐期长,原矿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被充分释放,所以饮茶时,口感、汤色都是最好的,现代壶因是机器炼泥,基本无陈腐期,所以和老壶无法相比。再从观赏性来说,老壶因各方面的优势养出的壶珠光宝气、质朴古雅、温润如玉,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用之饮茶既可养生又能品出茶之真味。本人用各时期的壶做过大量比较,古壶确实从各方面都要远远优于现代壶。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紫砂文化必然会被人们所认识,挖掘、传承、发扬光大,这是大势所趋,老紫砂器具以其独有的价值必将受到市场的认可,藏家的热捧。

刻铭钟形壶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