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鱼化龙

  • 编辑/作者:havision
  • 日期:2012-03-1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鱼化龙,即“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传说,工艺界常以此题材进行创作,作为科举高中的吉兆物。紫砂“鱼化龙壶”为明代壶艺名家陈仲美所创。
《鱼化龙》-卢宁刚作品《鱼化龙》-卢宁刚作品


什么是鱼化龙壶

    鱼化龙,即“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传说,工艺界常以此题材进行创作,作为科举高中的吉兆物。紫砂“鱼化龙壶”为明代壶艺名家陈仲美所创,后经清代壶艺名家邵大亨改进,制成了活动龙首纽、龙尾把、卷浪波涛、鱼龙堆身的紫砂壶。后人所仿,多以邵大亨改进后的鱼化龙壶为本。仿得最了的是清末艺人黄玉麟和民国艺人俞国良。

鱼化龙溯源
《鱼化龙》-周芳军作品《鱼化龙》-周芳军作品

   紫砂壶的一种,“鱼化龙壶”也叫“龙壶”、“鱼龙壶”"、“鱼龙戏浪壶”,蕴涵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理想。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有专家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陈仲美就是“鱼化龙壶”的创造者。但是,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后世许多紫砂艺人都曾仿制“鱼化龙壶”,然而没有一件仿制品在造型尤其是气韵方面能与邵大亨相比。
   清末紫砂艺人黄玉麟模仿邵大亨,但做了一些改动,后来他的“鱼化龙壶”取代邵大亨,成为“鱼化龙壶”的标准样式。黄玉麟所制“鱼化龙壶”,砂质温润细腻,紫里透红;壶面饰云浪纹,生动和顺,舒展流畅;鱼、龙、云浮雕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刻画精细,出神入化;作品整体风格奇巧俏丽。肩部前后有双穿孔耳环装配铜质软提梁。在相当一个时期制“鱼化龙壶”的名家中,做软耳提梁的只有黄玉麟一家。但也发现有的“鱼化龙壶”,艺术的风格是黄玉麟的,却打着邵大亨的款,这说明它们既不是黄玉鳞制的,也不是邵大亨制的,应是民国时期的制壶高手做的。在当时人眼里,邵大亨的壶比黄玉麟名气大,于是就打了邵大亨的款。   
   黄玉麟之后,清末民初的紫砂艺人俞国良也擅制“鱼化龙壶”,形式与黄玉鳞的几乎相同。当代苏州著名作家陆文夫就藏有一把俞国良的“鱼化龙壶”。   
   继邵大亨、黄玉麟、俞国良后,近代紫砂名家范大生,现当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制作过精美的“鱼化龙壶”,使这一经典壶型得以延续和发展。

寓意传说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大荒西经》有“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是鱼变为龙的早期过渡形态。龙就是神化的蛇虫,《海外南经》云:“虫为 蛇,蛇号为鱼。”民间风俗早有鱼化龙的说法。《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传统寓意纹样。亦名“鱼龙变化”。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封氏闻见记》卷二:“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化龙,青云直上。”纹样一般都以鱼、龙组成,寓意高升昌盛。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上一篇:桃形壶 下一篇:双线竹鼓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