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名家|刘杰 · 手抟素器 紫艺传承

  • 日期:2019-09-2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出生于1983年的刘杰,话不多,但是每一句都是切中要点,干脆利落,这一点他与父亲刘建平很像。

紫砂是乐趣

出生于1983年的刘杰,话不多,但是每一句都是切中要点,干脆利落,这一点他与父亲刘建平很像。

刘杰接受父亲刘建平的壶艺指导

从小就在宜兴紫砂厂看着父亲做壶,刘杰对紫砂壶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刘杰说,小的时候父亲专心做壶,自己就好奇地在一旁观看,能感觉到父亲在享受这个做壶的过程。自己也会偷偷地拿一把泥,装模装样地在做,“那时候壶是做不了的,就捏个小虫子、飞机大炮来玩。”刘杰说儿时不懂紫砂壶,只觉得是一个乐趣。

从小就在做壶的环境中长大,刘杰对紫砂壶制作的工具、流程、要点都耳熟能详。“塔子、拍子、矩车”这些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就像儿时的玩具那么熟悉,“选泥、打泥片、围身筒、打身筒”等紫砂壶制作流程早已倒背如流,而至于“三点一线、规矩成圆等”工艺要点也已经成为条件反射了。

“当时从未想过要把做紫砂壶作为终身的职业。”刘杰就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成长,读书最后考入大学。在刘杰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刘建平的艺术成就不断攀上高峰。刘杰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作为传承人可能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责任了。

2005年南京工业大学毕业之后,刘杰自愿做紫砂艺术的传承人,一心做壶,传承父亲的技艺。与儿时玩耍不同,此时的刘杰开始系统性地接受紫砂壶制作培训,并于201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得益于自幼浸润于紫砂文化,以及对紫砂壶艺充满憧憬和热爱,从小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的他,耳濡目染,得窥堂奥。

严师出高徒

就在刘杰认为自己能够很轻松地胜任紫砂壶传承人这一角色时,父亲刘建平却给他泼了一大盆冷水。连续三个月就让他“打身筒”,要求厚度在3.0—3.5mm之间,刘建平对刘杰说,这是基本功,打好身筒才能掌握泥性。

刘建平对刘杰的要求异常严格,“光器没有达到要求之前,绝对不能做花器”。基础阶段合格之后,刘建平让他做一把“金牛壶”看看。刘杰就埋头专心做壶,他一口气做好几把,然后挑了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拿给父亲看。正当他信心满满地等待父亲的认可时,父亲却一直摇头,指出这把壶很多的问题,说到刘杰脸红出汗。

倔强的刘杰又回去做壶,而且就做金牛壶。每次都是当刘杰把自己认为已经是最精美的金牛壶拿给父亲时,父亲挑剔的眼光总能找出毛病。最终这个金牛壶做到了第五把,父亲刘建平才给他一个合格。

自此以后,刘杰认识到紫砂并非如自己之前想的那么简单,要达到父亲的高度绝非一朝一夕。刘杰也搬离了父亲的工作室,自己回到寓所潜心钻研。在刘杰的寓所,两张简单的工作台构成了他创作的主要阵地,刘杰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就在这紫砂泥与工作台上。

“安静一点,独立一点。”刘杰说自己要主动远离干扰,学习一刻也不能停。“严师出高徒”,刘杰也深知父亲对他严厉的要求不仅是希望他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紫砂壶制作的工艺传承好。

艺术传承,绝非易事

除了做壶,刘杰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外出学习,游历山川、拜访友人,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寻找灵感。

在刘杰的寓所,书的数量相当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宜兴紫砂文化的。刘杰说,作为宜兴紫砂传承人,需要做的就是对宜兴紫砂的文化进行深入而透彻的了解,了解宜兴紫砂文化的特点、历史,才能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制作。

正如父亲刘建平对他的教导,对前人的盲目模仿和照搬,不是表面的功夫,传承人所要传承的是宜兴紫砂文化的灵魂与命脉。刘杰说自己在博大精深的宜兴紫砂面前还是个学生,因此绝对不会懈怠。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下,刘杰从传统的名壶入手,深入研究制壶工艺手法,从中领悟设计与制壶的技巧,制壶工艺日益精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之自己的理解,不断创作出受人青睐的佳作。

刘杰的作品以光素器见长,造型准确,布局得当,简朴大方,工艺精湛。在紫砂陶艺的新军中,刘杰是一位力避浮躁、潜心钻研、扎扎实实地走着自己路的年轻人。他植根传统、力求创新,不废传统,不背时代,为继承传承紫砂艺术事业不断努力。

拍场实录

刘杰桑扁2014年瀚海春拍成交价:RMB 25300元

刘杰小放牛2017年瀚海春拍成交价:RMB 23000元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