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紫砂工艺大师的工匠精神之一个家族的百年传承

  • 日期:2016-09-2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这个家族严守中国手工艺术的工匠精神代代耕耘,三代人同时制壶,薪火相传。​

紫砂的源起,民间传说可以上溯至春秋时代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范蠡。作为原料做成壶,却在明正德以后。作为炻器,紫砂烧成后,仍以本色示人,且色泽温润,文气古雅,素为文人偏爱。

紫砂壶讲求形,神,气。对造型,材质,实用美,工艺,品位都有颇高要求。紫砂壶是一种集诗词,书法,绘画,雕塑,篆刻于一体的手工艺陶器,亦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茶具,其主产地在江苏省宜兴市,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清代紫砂壶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以朱泥,紫泥为主体,出现了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梨皮泥等多种颜色。康熙时期开始,紫砂受到皇宫贵族们的喜爱,宫廷内部开始重视起紫砂壶的生产设计。当宜兴市的工匠师设计制作好壶胎后,由宫廷内的画师在上面画珐琅彩或雕漆,再进行烧制。到中期起,紫砂壶的器形开始以几何形为主,尽量留出大的空间展示文人的书法,绘画。这个时期的紫砂壶文人气息浓厚,比以前的显得更古朴典雅。到晚期阶段已改创新和进步。有些作品靠近明代风格,有些作品简朴自然。这时期紫砂壶的小作坊开始增多。到民国初期,经营紫砂壶的商人纷纷在各地开店经销,极力促进了紫砂壶的生产发展。百年名号“鲍鼎泰”就是其一。

紫砂壶具有优良的宜茶性能,被称为“壶中之壶”,博得了众多爱茶之人的赞誉,它具有集诗词,书法等古典文化于一体的气质,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赏玩,收藏。时至今日,流行了五百多年的紫砂壶魅力不减,依旧受到愈来愈多收藏家的重视。

融合实用价值与艺术于一体,这一特点使得紫砂壶随着存世的延长而身价倍增。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追求高品位的生活,愈来愈多的普通人也加入了紫砂壶收藏的行列中。

其中,这个家族严守中国手工艺术的工匠精神代代耕耘,三代人同时制壶,薪火相传。

张红华(中)

张红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于1958年毕业于宜兴紫砂中学,转入紫砂工艺厂,先师从紫砂艺术大师王寅春,系统学习紫砂成型工艺技艺,熟谙精要,后转入紫砂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门下,潜心研习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技艺。

张红华逾五十年的壶艺制作与工艺实践,练就了她过硬的紫砂制壶绝技,师承真传。她擅长素器,特别在紫砂全手工艺成型领域独有所长。作品自《志泉》70年代获“首届全国陶艺美术创作设计评比”奖项后,《青泉》,《上新桥》,《古玉》相继为故宫博物馆,国务院紫光阁和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典藏。《彩灯》,《秦权》等分别于1989年荣获“萨格拉布国际陶艺展”荣誉奖和1992年“日本京都世界和平文化大赏展”优秀奖等奖项。


张红华『荆葵壶』

张红华『提梁石瓢』

张红华『飞雪迎春』

张红华『云肩园壶(马光书铭)』

张红华『四君子』


鲍曙岩工作照

鲍曙岩-张红华之长子,字朗石,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4年生于宜兴丁山白宕鲍祠陶业世家,为宜兴陶都著名百年老字号“鲍鼎泰”之第四代嫡系传人,自幼深受紫砂世家艺术氛围的影响和熏陶,1986年大学毕业涉入紫砂领域。1989年正式师从当代壶艺泰门顾景舟之弟子、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红华门下潜心学艺,专攻全手工传统素身光器,深得顾派纯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制壶的真传指教。1994年及2008年两次被选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进修。2006年被评为“紫砂十二之星”。2015年获“景舟杯”制壶大赛最高奖项“陶都宜兴制壶名人”称号。作品以全手工传统光素器为特长、崇尚历代文人壶之清闲雅趣,力求体现对形体、线条的精准把握能力,以唯美的造型、严谨的细节处理手法彰显个人作品独特的书卷气息和文化品位,是当代紫砂新文人壶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鲍峰岩

鲍峰岩(右)、海峰嶺(中)、篆刻大师费名瑶(左)合影

鲍峰岩―国家级高级工艺师,生于紫砂世家,长于紫砂源头,师承当代壶艺大师吕晓臣,乃百年“鲍鼎泰”之后人,亦是师承名家顾景舟的张红华之次子。家学渊源,名师真传,使鲍峰岩的求学起点既高,壶艺路途也更为艰辛。

鲍峰岩秉承了顾老一脉相传的水工制壶技艺,从小便学习手工成型技法,多年来勤练不懈,用心探索,成为当代纯手工砂壶屈指可数的优秀工艺师之一。他将传统精髓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将前辈特长融入自身创作之中,手工技艺纯熟精练,堪称一绝。他在母亲和名师的督导下,其手工制壶讲究手、眼、心的有机结合,所谓意到、眼到、手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鲍峰岩的作品以其简约的表现手法展示紫砂壶的自然风采和天然神韵。圆器造型浑朴,饱满,珠圆玉润,深得圆,稳,匀化要旨;方器造型明快,工整,具阳刚之气,得方中寓曲,曲直相济之心得;筋纹壶造型齐整,秀美,有较强的节奏感;仿古器造型朴实,大方,给人稳重安详之感。作品主要奖项为1989年作品“运通壶”被香港茶具文物馆长久珍藏。2005年作品“三弯嘴石瓢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紫光阁长久收藏;作品“井栏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09年作品“翠竹玩石壶”荣获中国国家博物馆长久收藏。2009年作品“怡烛提梁壶”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鲍青工作照

鲍青―紫砂制壶高手,张红华之女。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8年10月生于陶都宜兴丁蜀镇制陶世家,从小耳濡目染。198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研究所,师从母亲张红华,开始从事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在母亲的悉心教导和个人的勤奋钻研下,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1991年因表现突出被选送北京中央工艺美术院陶瓷系美术造型设计经验和制作实践,创作构思日益成熟,专业技术有了质的飞跃。逾三十年的创作设计经验及制作实践,作品日益成熟,尤以光器和筋纹器见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征,并屡次获各种奖项,被多家博物馆典藏。

吴鸣工作照

吴鸣,1966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鲍曙岩之妻子)。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系统学习紫砂传统工艺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受益匪浅。1990年入紫砂厂研究所随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学艺,专攻全手工花器成型技法,作品颇受其壶风及人格魅力的影响,兼收并蓄,风格多样,自成一格,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陶艺展评中屡获大奖,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及壶友的赞誉。

王霞

王霞(鲍峰岩之妻)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90年跟随张红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学习全手工成型技法。学徒期间认真刻苦,虚心好学,基本功扎实。学徒期满后进入由丈夫鲍峰岩创办的“山石轩”工作室工作。作品细腻轻巧、线条简练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取。其作品获得诸多奖项。

鲍伊南

鲍伊南,1989年生于江苏宜兴著名陶艺世家(鲍曙岩之女)。201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鲍曙岩门下,系统学习紫砂造型设计与创作技艺,专攻非遗紫砂全手工制作技法,学艺期间深受祖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红华及外祖母谢曼伦大师、外祖父吴震大师的指点和督导。在家族传承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艺术的熏陶。

鲍家

鲍家(鲍峰岩之子)1990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201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开始跟随祖母张红华(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传统制壶技艺,在学艺期间,拜入张六韬(宜兴书法协会主席,无锡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门下学习书法,努力至今。

勇禹愿

勇禹愿(大枝)1993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鲍青之女),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后跟随导师黄海蓝专修中国画。生于陶艺世家,从小受紫砂艺术的熏陶、父母长辈的影响,毕业回到家乡便跟随外婆张红华、母亲鲍青学习制壶,后因对陶刻更感兴趣便开始学习陶刻,并在2014年获取了工艺美术员的职称,在陶刻艺术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现跟随师父顾跃鸣学习陶刻技法。

张红华和其子女们都是紫砂工艺大师,他们的作品都是以点、线、面的和谐性为根本,对作品予以视觉美、感觉美和意念美,令不同素质的社会大众从中产生欣赏或收藏的兴趣。创作者的艺术价值实现状况,主要由创作质量,传播状况和艺风导向的鉴赏性能论定。一家人皆专心制壶,各位高手严守祖训,纯手工制壶,秉承了祖业的工匠精神。

作品立意高古,风格独树一帜,尤显紫砂人文气息和神韵意境,这正是藏家所追求的艺术最高境界。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