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详解】紫砂朱泥知识

  • 日期:2017-03-1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朱泥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含铁量极高,是红泥中之精品。 朱泥矿藏稀少,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一.朱泥的盲区: 

1.明清朱泥优于现代朱泥?

古代的朱泥与现代的朱泥所开采的矿源是一样的,它们在地壳几千年才形成,因此一百多年前的朱泥并不会优于现在开采出来的朱泥。明清朱泥优于现代朱泥的仅在于更具有历史意义而已。

惠祥云作品《云泉》

2.无朱不皱?

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由于朱泥收缩率大,旧时柴窑温度不均匀,朱泥壶烧成后表面容易产生皱褶,所以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现代工艺水平提高后,窑温易于掌控皱褶出现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3.朱泥色泽红艳?

首先,矿源的不同,泥料的陈腐时间长短不同,窑温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颜色就会有所区别。红中泛黄不一定是真朱泥,但大多数朱泥壶红中泛黄是事实,只是泛黄程度会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又亮又红的朱泥壶可能添加了铁红粉和玻璃水,购买时要慎重。

4.石黄就是朱泥?

石黄不是朱泥,而是朱泥的伴生矿,砂性较低,呈鸡蛋黄色,不能作为泥料来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天然原料,添加到各种紫砂泥的炼制中,降低烧结温度和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增加紫砂壶成品的水色。

张杰作品《龙旦》

二.朱泥概述

朱泥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含铁量极高,是红泥中之精品。 朱泥矿藏稀少,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1:朱泥原矿:又名“石骨”,意为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遇水则自行溃散。

2:原矿色泽:分化程度不同,色泽不一,分化充分的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分化不够充分的呈土黄色或红锈色夹带青白色泥块。

3:矿源地:江苏宜兴赵庄山、黄龙山。

4:泥 性: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都较大,整体收缩比可达25%左右。

5:烧成温度:1100度~11160度。

6:成型难度:泥胚疏松,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

7:烧成后质感:周身密布粗犷颗粒,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形成十分特殊风格。

8:冲茗特性:亲茶性高,冲茗醇厚甘甜,不熟汤气,隔夜不起馊;茶水泡养后愈显红润,易现包浆之美。

9:冲泡建议:朱泥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对差,但对扬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 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茗茶,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韵悠长。

季益顺作品《石泉》

三.朱泥和红泥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重泥性弱。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17%有的甚至可达25%以上。

3: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柔和温润,红中略带一点橙色。朱泥:朱红略泛橘光,鲜明细腻质感极佳。

4:两者的成型难度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涉及。朱泥:泥性甚娇,成型难度大,大的壶型成品率低,小壶成形后则可爱灵动。

沈建强作品《三丁合菊》

四.朱泥特性:

1:朱泥与其他紫砂泥相比,含砂量较低,粘土比例高,导致一来制作时易粘工具,二来干燥和烧成收缩比例大极易变形。所以朱泥从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2:结晶度高,外观光洁明亮,敲之有铿镪之金属声,打碎后看其断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3:烧成品都是呈现桔黄色中略微带红为主,经泡养后逐渐变红润。4:有些朱泥含铁极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有铁质析出,出现铁熔点。

5:朱泥壶冷热急变的色泽效果尤为明显,壶身经沸水冲泡,瞬间颜色加深,越发红润,倒尽热水,很快返回原色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