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江苏文化日历 | 宜兴陶瓷天下名

  • 编辑/作者:淘壶人
  • 日期:2017-05-2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1985年5月30日,全国陶瓷质量评比在宜兴举行,在全国97件(套)获奖产品中,江苏占25件(套),获奖比例居首位。江苏的美术陶瓷,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种韵和精福的技艺蜚声国内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美术陶瓷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它优良传统,而且生产领域不断扩大,新产区日益增多,新的产品品种大量涌现。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如苏州的青玉堆雕、无锡的缕空通雕、江阴的薄胎瓷、铜山的黑釉陶等等。其中,素负盛名的江苏宜兴陶瓷就有着着陶都之称。宜兴是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宜兴的史前制陶业,根据近年来

江苏文化日历 | <b>宜兴</b>陶瓷天下名

1985年5月30日,全国陶瓷质量评比在宜兴举行,在全国97件(套)获奖产品中,江苏占25件(套),获奖比例居首位。

江苏的美术陶瓷,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种韵和精福的技艺蜚声国内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美术陶瓷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它优良传统,而且生产领域不断扩大,新产区日益增多,新的产品品种大量涌现。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如苏州的青玉堆雕、无锡的缕空通雕、江阴的薄胎瓷、铜山的黑釉陶等等。

其中,素负盛名的江苏宜兴陶瓷就有着着陶都之称。

宜兴是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

宜兴的史前制陶业,根据近年来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骆驼墩、西溪等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陶器最早距今约七千年。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灰陶及黑皮陶,能初步地掌握窑中的烧成气氛,利用还原气氛烧成灰陶,利用闷窑渗炭法烧成黑皮陶,属于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至晚期良渚文化系列。

商周时期,宜兴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内涵特征。建国六十多年来的考古实践证明,烧制原始瓷是江浙地区吴越民族的历史功绩。现已查明浙江湖州德清窑为中国“瓷之源”,商代已建龙窑大量烧造原始青瓷。吴、越国同族,“接土邻境,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吕氏春秋·知化篇》)并名列春秋五霸,在先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几何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为孪生姐妹,吴越地区考古发现商周窑址常见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同窑合烧,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湖熟文化以及浙江富盛等地多有发现这样兼烧的窑址;也有的是分窑烧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原始瓷(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闵行发掘相当中原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釉和黑釉残片,有学者根据科学测试结果认为“马桥夏商样品是目前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原始瓷”。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元帆村遗址的上层和杨破窑墩、张泽乡的前港咀和寿山村上层、湖汶乡画溪河西岸、善卷乡五洞桥,以及杨巷镇附近的城头地、桥渎里和王府墩三处遗址的上层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碎片。这些遗存中可能有的就是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窑址所在,如丁蜀镇南山古窑址中发现有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等。而在江浙地区的商周吴越文化聚落遗址、城址,特别是土墩墓中出土的完整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成千上万。这里仅例举个案足见冰山之一角。

在宜兴张渚镇附近西渚乡的吾桥遗址曾先后出土过16艘满装陶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独木船,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宜兴窑陶瓷的外销繁忙情景。由此,有学者认为苏南吴地出土的面广量大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并非全来自越国的窑场,而相当一部分应该是宜兴窑烧制、通过水路输出的商品陶瓷。原始瓷是吴越地区特产,宜兴也为我国原始瓷的发源地域。

宜兴陶瓷天下名之青瓷

江苏文化日历 | <b>宜兴</b>陶瓷天下名

(苏南吴国土墩墓出土原始青瓷器)

宜兴也是烧造六朝青瓷的重要窑场。汉、六朝时期宜兴窑场大多分布在丁蜀镇之南的南山、均山一带,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计发现窑址达20余处,众多的窑址表明当时宜兴陶瓷生产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汉代窑,其主要产品是釉陶和早期青瓷,器物种类有壶、罐、瓮等。

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江苏。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比较安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陶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瓷器的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便是在六朝时期。宜兴六朝瓷业兴盛于西晋,是和周氏家族息息相关的。西晋“平西将军”周处家族是东吴、两晋时期江南大门阀士族,“三代显贵,一门五侯”。他们不但政治上享受世袭特权,经济上则操纵着当地的农、商、手工业。周氏显赫,宜兴青瓷商品行销江南地区。以南山窑群为主的宜兴六朝窑,其产品已全属青瓷,在质量上有精有粗,精者与同期越窑产品不相上下。器物类别以日用器皿碗、钵、盆、洗、壶、罐为主,同时烧制俑、灶、水井、鸡笼、猪圈等丧葬明器。

唐代是宜兴窑青瓷的繁盛时期。我国瓷业生产在唐代飞跃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系的青瓷并驾齐驱,“邢瓷类银,越瓷类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五代宜兴境内继续用龙窑烧造青瓷,经调查其主要的烧造地点有南山西北麓的小窑墩、丁蜀镇西南的涧众窑、张渚镇归径乡的棚山和真武殿山的南北麓等。其中小窑墩始烧于唐代早期,涧众窑为中晚唐,归径窑约当唐晚期五代时期。1976年南京博物院对涧众龙窑作过正式发掘。唐代宜兴窑场主要烧造民间日用青瓷器,产品有碗、盏、盘、钵、灯、壶、罐等,釉色以茶绿为主,酱色釉次之,施釉均匀,釉面光泽。其产品在江苏境内唐代遗址中常见,说明它是销路很广的民用瓷。当时国内最大的陶瓷集散地和消费市场扬州,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全国各窑口瓷片分析,据统计宜兴窑瓷片通常占出土瓷片总量的24~35%。宜兴窑产品属于越窑青瓷系统,虽然其质量与越窑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它以地理位置和产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南方长沙窑之外越窑青瓷的另一个竞争对手。(资料引用《收藏界》)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