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忆“老顽童”凌锡苟:人风趣,壶生动

  • 日期:2018-12-17
微信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凌锡苟,又名一兵,艺名陶石,1939年7月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73岁。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关注培养的青年一代,均有上乘之作问世。

凌锡苟天性是个乐天派,言语风趣幽默,爱好广博,涉猎颇多。他学的东西非常多样,都是自学,有生以来头一个师傅,是刚刚帮助自己获得驾照的教练。

凌锡苟的作品取材广泛,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甚至大山大川都可以运用到作品中,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在他看来,搞创作首先是模仿大自然,其次是表现大自然。模仿是找到自然规律;表现则是按照工艺的需要变成自己理念的东西。

凌锡苟的设计理念精简之后只有两个字:“艺术”。他认为能称得上“艺术”的东西,首先要“够味儿”,而且是体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味道”。

 艺术领域涉猎广博 

     自学成才收获良多 

凌锡苟是壶坛名副其实的“老顽童”。与他头一回通电话,便得知了他“顺利斩获驾照”的喜讯,言辞之间可以清晰寻得“老顽童”手舞足蹈的开心神态,令人忍俊不禁。

凌锡苟从小就喜欢艺术,他认为艺术就应该是从小喜欢,自觉地喜欢。他说:“想要在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缺乏天赋不行;但是光有天赋,懒惰也不行。如果说勤奋加勤奋能够进步的话,天赋加勤奋就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觉地勤奋就是天赋。如果能够自觉地勤奋的话,无论半夜还是早上都可以起来作画,时时刻刻考虑创作,什么事情都能做得成功。”

爱好广泛的凌锡苟不光在书画领域多有收获,雕塑方面也很有建树,曾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等大型雕塑的制作。

 半路出家涉足紫砂 

     创新发展驾轻就熟 

1964年,凌锡苟被调到宜兴陶瓷公司新产品设计室,广泛交友,接触书画家、雕塑家,参加省和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布置设计和创作工作。凌锡苟在创作的过程中胆量很大,毫不拘束,思路宽广。这种天马行空的思想,无论体现在书画方面还是紫砂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1986年,凌锡苟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开始正式涉足紫砂。多年来在艺术领域的积淀让他在紫砂的创作天地中游刃有余。

他创作的《十二生肖壶》采用五色紫砂泥制作,以中国记年的标识,用抽象变形手法,将十二个动物生肖模拟处理成紫砂茗壶,张扬每个生肖的性格。

中央工艺美院张守智到凌锡苟家中看到这套壶,便连连称奇,推荐凌锡苟快去参评,果然获得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二等奖和首届国际陶瓮作品二等奖。

这让不少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凌锡苟半路出家不久就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凌锡苟却认为,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无论是做紫砂工艺品也好,还是紫砂艺术品也罢,没有艺术功底做不出好东西。艺术贵在创造和发展。而创造对于思路广阔的凌锡苟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万千境象皆可入壶 

     心血铸就日月同辉 

凌锡苟接触了表现力很强的紫砂后,如遇知音,创作灵感也似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就连受伤卧床也一直在“自觉地勤奋着”。凌锡苟这样讲述事情的经过:“那天我骑着摩托去参加台湾客人的一个活动,喝了一些酒,再加上摩托是新的,刚学不久,所以就‘翻了个身’受伤了。当时正赶上全国要搞一个评比,厂里要求我出作品参加展评,我就躺在床上思考作品的创作,于是《日月同辉壶》就诞生了。”这个受伤的经过被凌锡苟自己讲来有点轻喜剧色彩,但听者却不禁肃然起敬。

《日月同辉壶》以红泥、本山绿泥和紫泥等多种材质综合运用而成,壶身有如初升红日。流云用紫泥制作,壶把以月为造型,与流云纹连接,似斗转星移。壶盖上部平圆,以流云纹作纽,与壶身浑然一体,塑造了光彩夺目的日月同辉境象,也将紫砂五色土表现得妙若天成。《日月同辉壶》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馆长范迪安陪美国艺术评论家流连于凌锡苟作品的展柜,连连询问“谁设计的”,等见到凌锡苟时,又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的设计的”,凌锡苟笑着回答:“我设计的理念范围比较大,门类也很多,有仿生的、几何形体的、变形抽象的……地上的东西都设计了,我想上天了(来表现天体的运行)!”一席话逗乐了大家。

凌锡苟的作品取材特别广泛,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甚至大山大川宇宙天体,只要他愿意、只要被他发现有艺术价值,都可以运用到作品当中,通过紫砂的艺术手段来提高。
乐天风趣的凌锡苟有时候也很倔,曾经有朋友为他介绍过一笔收获丰厚的“生意”帮别人调整壶,然后敲上凌锡苟的印章,每把5000元。凌锡苟拒绝了,他害怕这样下去,自己辛勤创作的作品也被别人看做为“调整”过的赝品。

凌锡苟的设计理念精简之后只有两个字:“艺术”。他认为能称得上“艺术”的东西,首先要“够味儿”,而且是体现自己独特的“味道”。老顽童就这样行走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时时刻刻“自觉地勤奋着”,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更新鲜、更“够味儿”的灵感。


来源:网易


本文章内容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自动集录,本文章所涉部分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可作为商业用途。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 联系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